安徽日报记者 安耀武 李鹏财聚配资
【人物名片】
马具广,临泉县滑集镇党委副书记、南杨小村党支部书记,曾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
【人物寄语】
只有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,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实现村民增收致富。
7月7日,临泉县城紫薇苑小区南门领鲜生活超市,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,整齐摆放着全县各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,吸引着众多市民选购。
这家生活超市,由该县滑集镇南杨小村村集体投资创办。村里在县城开超市,创意来自村党支部书记马具广。“这几年,村里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农产品出现销售难题,影响了村民种植积极性,迫切需要拓宽渠道带动农产品销售。”马具广说,“通过‘村超’直销农产品,省去了中间环节,不仅卖得快,还能卖上价。”在“村超”推动下财聚配资,村民们愿意种植高品质的绿色蔬菜,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“双提升”。
南杨小村曾是贫困村,脱贫攻坚中虽然摘掉了“帽子”,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,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强。2018年6月,马具广担任南杨小村党支部书记。面对这个26岁的“娃娃书记”,村民投来了怀疑的目光。
“村民怀疑我干不好,不能带领大家致富,我完全理解。”马具广暗下决心,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际行动来打消村民的顾虑。
马具广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,2015年大学毕业后,他考上了大学生村官,在滑集镇史庄村工作。三年后,与他同批的大学生村官都到期离开,他却选择继续留在农村,并被调到南杨小村工作。
“马具广创新意识强、思路开阔、工作方法多,此前的驻村工作成绩更是有目共睹。”时任滑集镇党委组织委员葛永福说,让年轻人大展身手,说不定会有“不一样”。
上任后,马具广带领村干部利用土地复垦和从上级组织部门筹措的80万元,流转了1200亩土地,分期建设了200多亩蔬菜大棚,租给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、种植大户,其余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特色种养产业。
“我们还争取700多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提升改造,新建道路和桥梁,完善基础设施,现在村里的土地成了‘香饽饽’,要租地的人都得排队等。”马具广说,通过流转土地,南杨小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33万元。
如今的南杨小村,500多亩红薯、400多亩甜叶菊、1000多亩生姜蓬勃生长,全村5800亩地流转4000亩以上,一个个特色产业如繁星般点缀沃野,铺展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。
临泉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,当地有不少人在外地打工创业,南杨小村也不例外,一些村民在浙江从事袜子生产加工,有的还创办自己的企业。
“这两年,有些企业开始返乡建厂,我们抓住机遇,将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成‘共富工坊’,提供袜子生产的封口、定型、包装等配套服务。”马具广介绍,村里还在滑集镇农民返乡创业园竞拍了一块建设用地,准备建设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,租给袜子生产企业,预计每年能为集体经济带来30万元收入。
“别看马书记年轻,干起事来可不孬!现在,村里再也没有人小瞧‘娃娃书记’了,都是竖起大拇指点赞。”村里74岁老党员刘士金说。
在马具广的带领下财聚配资,2024年南杨小村集体经济收入162万元,新修巷道127条8.58公里,全村道路硬化率高达98%;实施村庄主、次干道亮化工程,新装太阳能路灯328盏;连续两年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分红121440元。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